黃埔軍校舊址在珠江口的長洲島,我們從中山大學搭乘雙層的觀光巴士往黃埔村,再換巴士到新洲港,再搭乘渡輪抵達。
珠江口這一區有好多修船造船廠,小至遊艇大至軍艦、貨櫃輪都有,兩岸停得滿滿的。
黃埔軍校舊址在珠江口長洲島上 |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校舍
黃埔軍校是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因創校在廣州黃埔區長洲島,大家習慣稱為黃埔軍校。這塊校地是清朝的陸軍小學堂,日軍侵華,1938年將校舍炸毀,1965年做了修繕,1984年成立舊址紀念館,1996年再次修舊如舊原貌重現。在我看來怎麼就像電電影布景,學校校名的題字是黨國元譚元闓的墨寶!
黃埔軍校舊址校地面積不大 |
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當年選址在在珠江三角洲偏僻的一個沙洲。一方面是這裡是清末的陸軍小學堂,有現成的校舍可使用;二是這裡遠離市區、四面環水,可免除廣州軍閥的干擾。我們看模型:校門一進來是一字樓,接著四合院的課室、辦公室、寢室,操兵演練大概得到校外了!
史蹟展,更多的照片在網路相簿 |
從展方簡介中看到[1924年孫中山在蘇聯和中國共產黨幫助下創辦的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再到中華民國陸軍軍官校的官網看,對校史的敘說是:[民國12年1923年,國父命蔣公赴蘇俄考察回來,深覺建立軍官學校之必要,乃於1924年代表大會決議下在黃埔建校]。
如果陸軍軍官學校是訪蘇後的產物,也有蘇俄教練團的協助,又是國共合作(妥協?)的結果,而且學校政治部的主任前後有周恩來、葉劍英、矛盾、林彪、郭沫若等等,那麼黃埔培養出來的軍官並不是那麼多共產黨員,且大多堅決反共,是多麼不容易的事啊!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史迹館
我們先參觀黃埔史迹館,再參觀復舊之後的校舍及情境布置,然後參觀黃埔英雄館。
各位可以在網路照片簿看到部分展出照片,有關校史的部分,大家耳熟能詳不再贅述,此次看到青天白日國徽、親愛精誠校訓、成功成仁中正劍、校長蔣中正等字樣能原件陳列,覺得大陸在這些部分是正視史實,進步些了。不過仍然是巧妙的安排,譬如在史迹展出現的人像的大小比例,共產黨員的面積位置就明顯的放大啊!哈!
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群英館
黃埔軍群英展中,展示41幅油畫(有位先生已全部拍攝,分上、下集,有興趣者可細覽。黃埔師生有多位是中國共產黨政權的重要人物,如周恩來、葉劍英、林彪、矛盾、郭若沫、陳毅、聶榮臻等等。
而我們熟知的人物的介紹,上面的紀載大多是東征北伐的貢獻,如果出現對日正面戰場的戰功敘述者,我推想還有其他的原因。
蔣介石出現的畫面有二:第一幅是與第一期學生蔣先雲同一張畫面,其貢獻是領導北伐。蔣先雲後來是秘書是共產黨員。第二幅是與周恩來手綰黑紗在追悼總理孫文的紀念會上。
廖仲愷是創校人員,後被刺身亡,帳算在國民黨右派。李宗仁算是被國民黨暗殺的,何應欽的貢獻是第一二次東征的指揮官,代表接受日本降書的那張畫作很小。陳誠是軍事教官,校長辦公廳特別官佐,當然不會提台灣省主席,耕者有其田,副總統的貢獻。戴安瀾是了不起的緬甸遠征軍指揮官,他的遺孀留在大陸不肯跟隨到台灣。關麟徵黃埔第一期學生,長城戰役古北口有功將領,獲頒青天白日勳章,撤退後後留在香港不願赴台。張治中是曾蔣介石的四大親信,抗日戰爭的焦土政策受爭議,後來投共。謝晉元參與北伐抗日淞滬保衛戰堅守四行倉庫,後來被刺身亡。介紹周至柔的是兩次東征和北伐,不會提曾當台灣省省主席。另外一位省主席黃杰出現的畫面是一張黑白照片,1933年初日軍犯長城,與25師師長關麟徵、 副師長杜聿明一起在北山視察。
所以,是選擇性的,選擇人物與選擇可報導的功績。
我上網查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的網路校史館網頁,竟然沒有"傑出校友"或黃埔軍魂之類的篇幅。
氣!不重視歷史,自己不寫就留給別人寫!
想我中華民國在對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與侵華日軍進行了22次大會戰,重要戰鬥1100餘次,小規模戰鬥38000餘次,消滅日軍100餘萬人。國軍陣亡將士380餘萬人,內有256位國軍將軍殉國。(這是大陸建川博物館網頁的敘述)這些將領應該有許多是黃埔的師生,他們留名在忠烈祠,留名在四川成都建川博物館裡的正面戰場館。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應該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力量建立黃埔菁英館,記錄他們東征、北伐、抗日、剿共或中共的貢獻,記錄他們在軍事、政治、教育等的貢獻,而不論他們後來的政治立場為何。
看圖提問~黃埔軍服有紅領巾嗎?
好了,任何的報導都是選擇性的。包括我這篇。譬如我編輯上張合輯,在黃埔群英館中的兩張油畫出現紅領巾。一是曹淵,我先生的老鄉,參加東征和北伐在1926年武昌城戰鬥中犧牲。1924年考入黃埔第一期,同一年加入共產黨。
一是蔣介石與周恩來手綰黑紗在追悼總理孫文的紀念會上,蔣介石主祭,周恩來讀祭文。他們繫著紅領巾。在追悼會上繫紅領巾,與中國傳統不符啊!
在網路蒐啊搜,以"孫中山喪禮"、"1925追悼會"、"北伐"、 "北伐軍服 "、"黃埔紅領巾"等關鍵字搜尋,只出現這張油畫和好似這張油畫所版的黑白照片。所以,紅領巾啊!紅領巾啊!
- 孫總理故居 梅屋庄吉展
我們參觀了孫總理故居或稱孫總理紀念館。這棟洋房是清朝粵海關的黃埔分關辦公室,黃埔軍校借來當辦公室,當孫總理來校時的住所。目前列為古蹟,經常換展。我們參觀時展出的孫中山的日本友人梅屋庄吉先生(1868-1934)。
- 孫總理紀念碑
如前一段所寫,孫總理紀念碑銅像是日本友人梅屋庄吉捐資鑄造,日本藝術家牧田祥栽雕塑,銅像高2.6米,重2000公斤。紀念碑由黃埔歷屆校友捐資建造,1928年奠基,1930年九月完工。紀念碑高40米。
整個紀念碑基地是個"文"字。碑與像是[、],平台是"一",山下登梯而來的走道如"X",暗藏紀念孫文的意思。紀念台前斜坡壁上寫著孫總理寫的"親愛精誠"的校訓。
紀念碑面向北方,象徵北伐尚未成功,統一中國的遺志。
正面隸書寫著:孫總理紀念碑,是胡漢民敬題。
西面寫著總理訓詞,是戴季陶手書,[三民主義 吾黨所宗 以建民國 以進大同 茲爾多士 為民前鋒 夙夜匪懈 主義是從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一心一德 貫徹始終]對中國大陸而言這是一篇孫總理在黃埔軍校開學的訓詞,當然不要提他是中華民國的國歌啦!
東面寫著國父臨終時斷斷續續的遺言:[和平 奮鬥 救中國] 這是當時代理教務何遂所寫。
南面是篆書總理像讚,我們一群人仰視判讀,許多不認識的字,但這是網路時代,拿出手機,輸入" 孫總理紀念碑 黃埔軍校" 立刻找到解答,我將其打字印成照片,好讓大家對照閱讀。
這篇讚辭,是國父生平的最佳寫在,寫出目標心願與做法,而且顯然就為紀念黃埔碑所在地而寫,但是沒查到何人撰文何人書寫,實在美中不足。
今日的參觀還有遺憾的倬騰學長,他的先祖父是黃埔一期的學生,他說前次來看到祖父的大名,此次來遍找不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