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0日從中山大學出發,共同決定參訪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向締造民國的烈士致敬。
首先,黃花[崗],廣州的朋友都讀<ㄍㄤˇ >,查了教育部國語辭典,我們讀 <ㄍㄤ>是對的,守衛執勤的場所或職責才讀<ㄍㄤˇ >,譬如崗哨,崗位,站崗,崗亭。其他甚麼樣的小山頭就讀<ㄍㄤ>了,譬如黃花崗,紅花崗,山崗,景陽崗,花崗石等。
其次,黃花崗是當時廣州城東的一個小山頭墳場,原名紅花崗,葬了七十二烈士之後改名黃花崗,以秋日黃花比喻烈士寧死不屈的品格。應是源自南宋鄭思肖《題畫菊》的詩: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現名「黃花崗公園」,「以黃花浩氣」列為羊城廣州的八景之一,交通方便,我們搭公交車抵達,由南面進入。
停車場後是樣式簡樸上面有國父手書「浩氣長存」的花崗岩牌坊,接著是墓道、默池,碑亭,紀功坊。
墳中央隆起四面梯型斜下,書寫[黃花崗七十烈士之墓]的墓碑像埃及方尖碑的形式。碑亭四角羅馬柱,頂部是個自由鐘,四面三角形立面上有青天白日國徽。
紀功坊一樓中間有供參拜者休息的空間,牆面四個大字是國父民國十年手書「浩氣長存」,二樓立面篆書「締結民國七十二 烈士紀功坊」。由著名 的革命黨人章炳麟書寫。二樓七十二塊青石疊起塔狀,上立自由女神像。
這樣的形式和小時候課本上的照片不同啊!課本的照片青石疊塔上立的是是青天白日徽啊!想想共產黨執政換掉青天白日也有他的道理,但是怎會用外國的自由女神呢?
回來網路搜尋才知道原來1921年落成時就是自由女神像,是仿照美國及法國設有象徵共和理想的自由女神像,由美洲華僑黨員贈送,神像約有兩米多高,頭戴七束光芒冠冕,左手挾著《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右手舉槌,正對前方墓塘碑亭頂部的自由鐘,警醒革命者尚未成功,仍需努力。
但是當時人們認為自由女神是外國的神像,所以1937 年換為青天白日國徽。1949神州易主換回自由女神 ,槌不知下落喚回舉槍;1966文革期間紅未斌拆掉神像換 為二米高的水泥塑火炬,寓意「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81年重修墓園,撥款重塑自由女神像,新雕像仿照美國自由女神像,左手持法律書,右手高擎火炬。所以是盡量接近初始的設計,而不拿槌敲自由鐘啦!
小時候看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的石塊堆疊,推想石塊上鐫刻著烈士的大名以萬古流芳。今日就近看方知每一塊青石上刻著各界捐獻者的大名。
至於八十六位烈士的名字鐫刻在《廣州辛亥三月二十九 日革命記》石碑的背面。看著名字下寫著「被執就義」,就是被捕處死之意。遙想當年廣州起義前烈士以抱著視死如歸的決心,大多寫下遺書,我們熟知的林覺民<與妻訣別書>就是當時眾多遺書之一。知其不可而為之,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這一役眾多菁英的犧牲喚起國魂,才有武昌起義的成功。
我以為這是黃花崗七十案烈士專屬的墓園,但是在花木之間看到好多墓碑,原來黃花崗曾遷走其他墳墓的確成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專屬紀念墓園,後來才又立法讓其他革命有功者埋葬於此,或再遷墓於此。
馮如(1984~1912)
,11歲時隨舅父到舊金山當童工,半工半讀,後因每排華事件求學中斷,仍不斷自學機械,1906年開始立決意為中國製造第一架飛機。1909年9月21日傍晚,「馮如1號」正式試飛成功,美國《舊金山考察者報》在頭版顯著位置刊登了馮如的大照片,讚譽馮如為「東方的萊特」,是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製造師、飛行員。1911年由美國駕駛回機回中國參與革命。1912年8月在宣導航空事業的重要性的飛行表演中失事。
援閩粵軍飛行家葉少毅((1895-1919),1915-1917赴美壽飛行訓練,1919年中華民國援閩粵軍成立飛行隊,葉少毅成為第一批飛行員。在漳州飛機失事。
鄧仲元(1886年-1922)中華民國建國元勳之一。同盟會員,參加三二九廣州起義,事敗逃亡香港;同年十月參加武昌起義,11月廣東宣佈獨立,成立軍政府,鄧任陸軍司司長。1913響應二次革命失敗逃往日本,參加孫中山組組中華革命黨討袁,1917年孫中山回廣東護法,鄧任粵軍參謀,1920展開二次護法,廣東軍界精英組建粵軍第一師,由鄧為師長。1922遇刺身亡。他的墓園有完整的牌坊、墓道、雕像、墓亭、墓碑、墓表。由國父手題「鄧仲元先生之墓」。
潘達微(1881-1929),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最重要的人士。是一位記者、畫家和攝影家。因體弱多病求醫過程而認識國父,加入同盟會員,他創立畫報宣導革命。三二九廣州起義失敗,潘達微奔走求情,收殮遺骸,並且典屋購地於紅花崗,埋葬七十二烈士,後改名黃花崗。民國成立大力呼籲祭祀黃花崗烈士並應修建墓園。袁世凱時逃往香港,1918~1921返回親自主持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修建工程。48歲在香港病逝,1930移靈廣州舊模範監獄附近,1951年8月被當局移葬黃花崗。這是一位看似孱弱的書生,卻以毅力完成一建對民國締造重要的精神工程。
梁國一(1891~1923),是討袁時的重要將領,然後回廣東在阻江陽春地區擔任掃清土匪、修路、禁煙賭等工作,協助地方興建學校,後來兩陽父老贈與勞苦功高匾額並在儒洞學校供奉長生位做為紀念。在討伐陳炯明叛變的多次戰役中身先士卒,1923年11月日陣前中彈身亡。是一位能提槍領軍作戰又能治理百姓文武兼備的烈士。墓園由國父手題「梁國一先生之墓」,墓亭和鄧仲元先生墓亭形式相似。
史堅如(1879年-1900年)官僚富家子弟,嶺南學堂的學生,1899加入興中會。史稱創建民國的十一次革命的第二次1900年鄭士良率眾惠州起義時,史堅如在廣州響應。先購炸藥二十五箱,被搜,再購200磅,租屋在廣州巡撫住所外,挖地道埋炸藥,引爆量不足,只把巡撫震下床。事敗赴香港時,半路被清兵查獲,在南海縣衙中被拔光指甲,嚴刑逼供仍不屈服。1900年11月9日,於珠江碼頭被處死。國父稱:「浩氣英風,實足為後死者之模範」。史堅如的紀念祠1913年建於青菜崗,1978年遷入黃花崗。紀念祠由胡漢民題字。
黃花崗公園花木扶疏清幽雅致,2011年3月29日為辛亥廣州起義百年紀念,由廣州雕塑學院創建的長23米,高3米的<黃花崗起意浮雕牆>揭幕。分成風起雲湧、前赴後繼、碧血黃花、浩氣長存四個篇章,上面人物附上86位烈士的大名,如展長卷閱讀,重溫可歌可泣的史蹟。
在微雨的三月參觀黃花崗公園,走入歷史,天涼心熱,感謝先烈的犧牲,才有民國的締建。回家撰寫遊記更有深刻的感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