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21日 星期一

埃及.鵝

與埃及鵝巧遇那日起,就聯想到曾經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流連數日的埃及館收藏。

大都會博物館的埃及收藏從眾所周知的木乃伊及陪葬品到巨大的神廟建築和石雕,其上有許多許多浮雕和壁畫,以圖形描述了當時埃及的生活。
記得有描述盛典的畫面,殺牛宰禽的;有描述漁獵生活的畫面,射箭追殺撐篙撒網捕魚的。這些畫面裡有鵝的。有在湖邊所見的這種大眼圈脖子上一環如同項鍊的褐紋,背部顏色如同狐狸色彩的埃及鵝 Egyptian goose嗎?
Egyptian goose 原產在尼羅河上游河谷地帶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埃及文明在尼羅河的中下游,所以有交集嗎?
有關埃及鵝的經驗請連結我的部落格埃及鵝 篇

打開2010年四月流連在大都會博物館的照片,找出一些和鵝鴨有關的照片和大家分享,您看到埃及鵝了嗎?

這幅石刻有好多鳥類,尼羅河流域是個水草豐美生物多樣性的地方


尊貴的王族得到這麼多朝貢,或說在天堂也能如同人間有這些享受



上左:兩隻鵝,身材比例不像埃及鵝,但是扛在肩上的鹿或羊令人印象深刻。
上右:廚房裡多缽盆,灶前有個人以跪姿在宰鵝
下左:一隻宰好的鵝。
下右:案上有堆疊的火腿,走一隻肥碩的鵝。



上列:殘破的石塊上的鳥類圖像,畫法很寫實,如果有埃及鵝一定會畫出他的褐色眼圈。
下左是宰鵝的特寫,側面人像強而有力的臂膀扯住鵝翅膀,再使點力,鵝脖子也會斷掉。
下右是陪葬俑,也有一隻鵝。


這幾幅圖彩色的圖,描繪了不同外型的鳥。尤其是上左圖,鳥的臉頰 胸脯 翅膀羽毛的特色都兼顧到了。埃及先民畫畫能掌握特徵,所以我認為褐色眼圈的埃及鵝,沒有在這幾幅圖出現。


這是我喜愛的一隻盤子,像形的手法畫了好多水禽,當然分辨不出誰是誰

我不是專家,當時參觀的一本筆記在紐約甘迺迪機場安全檢驗後,穿鞋整理行裝物品時,給遺失了。所以現在只能看圖說話了。

2010年三月,給孫女小希坐月子結束,有機會參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七次,2014年五月~七月迎接小希的弟弟來臨,有機會到爾灣的北湖巧遇了埃及鵝,觀察了生態,今日撰文將兩件事聯結,但還沒有解決我的疑惑。

以下請連結到網路相簿,可以看到更多圖片。也請您多指教。到底埃及鵝和埃及或埃及文明有甚麼關係?去過埃及旅遊的朋友曾經見過埃及鵝嗎?
有關古埃及壁畫可參考這個連結的簡要解說。


2014年7月18日 星期五

白骨頂雞 Coot

       聽過蝙蝠在鳥禽和獸類大戰的故事嗎?蝙蝠說:[我會飛,我是禽。]又說:[我哺乳,我有毛髮,我是獸。]這個寓言諷刺蝙蝠的投機說了,結果沒佔到便宜,兩邊都排斥他。蝙蝠因為外在特性有很尷尬的身分。
 在水域裡也有尷尬的禽,牠是雞還是鴨啊?牠會游水,但是牠的爪子沒有相連的蹼。不知是否有類似的傳說或故事。

    黑色的鳥,頭頸是深黑,短而圓的身體是灰黑色的,黑頭卻從頭頂到喙有一塊白色的盾牌。白盾牌的頂端邊緣有一塊鵝黃和一點紅,小紅眼睛,翅膀的邊緣和內側有一點白羽。最特別的就是他的爪子,扁平分節的瓣蹼足,能游泳。



     
見到他立刻想到我曾經在國父紀念館到到一隻黑體,臉的正面是紅色盾牌的鳥,那叫紅冠水雞。紅冠水雞有細長像蜘蛛腳的爪,沒有蹼,卻能游泳的鳥。
左圖:白骨頂雞,英文名:Coots學名:Fulica atra,屬鶴形目GRUIFORMES)秧雞科(RALLIDAE)右圖:紅冠水雞, 英名:Common Moorhen. 學名:Gallinula chloropus.,屬鶴形目(GRUIFORMES)秧雞科(RALLIDAE)

   
   
查出這黑鳥的名字,英文叫cootcoot的原意是指愚蠢偏心的老頭。說他笨,是起飛和降落不像野鴨或野鵝那樣靈巧?或是那個站在岸邊膽小笨拙的模樣?其實牠的腿能在陸地上快步地行走,也能在浮於水面的植物上行走。下面這段影片是2014/05/22在湖邊看見Coot在草地覓食的鏡頭,那扁平的瓣蹼足走在草地上好像很有彈性。

       Coot的學名是Fulica,中文名字是白骨頂雞、骨頂雞。分布於美洲 歐洲 亞洲 澳洲 非洲,那就是全球囉!只要是淡水域,池塘,湖泊,河流,沼澤,砂石場和水庫的常見鳥。體積比綠頭鴨小,雌雄外表差別不大,一年可以孵育兩窩雛兒,一次可以孵化出15個蛋,孵化期14-24天,不過存活率不高;兩性都參加孵卵,雙親餵食和照顧幼鳥。雛體8週獨立生活。求偶期很會鳴叫,平時很安靜。


白骨頂雞主要的食物是水生植物,也吃昆蟲和水中小生物。能連續潛水取食。

        2014-05-27巧遇一對白骨頂雞扎猛子,吃湖中的水草,可以觀察到腹部靠近尾部的白羽,以及游水時兩腳的運動。
資料上說,牠們和鴨群一起生活,我的湖邊觀察是附近若有綠頭鴨加拿大鵝埃及鵝烏鴉等,Coot牠們也不閃避。



好友在FB上留言:[這個coot乍看之下還以為是鴨哩?她真能偽裝,居然是雞!但又會游泳,打破了我很多既定的偏見,有幾個想法:這些禽鳥移民在此,原來她們也懂得擇優而居ㄚ。她們雞鴨鵝同一家,小小的移民社會彼此分享資源,倒也相安無事。]

其實,人們會被名字誤導:
白骨頂雞或紅冠水雞,名字雖有[]但歸於[鶴形目][秧雞科],是涉禽,在水邊活動的生物。
我們一般所說的雞,是歸於[雞形目][雉科],是陸禽。
北京鴨 綠頭鴨 紅面鴨 番鴨 加拿大鵝 天鵝 鴻雁都是[雁形目],是游禽。
所以,COOT的確不是雞,也不是鴨,倒是[],嗚哈哈哈~~~

2015年三月、2016年三月又來爾灣North Lake,發現湖邊最大的群組就是coot了,湖邊大概有六群,每一群都有50隻左右,大部分的時候都在草地上不停的啄啄啄。看見一群coot/白骨頂雞下水,原來遠方來了一隻狗。


請看2015、2016見到的coot群組,想想2014年五月~七月在同一個湖,coot的總數量不超過10隻呢,他們是侯鳥,冬天來南加州,夏日回到美國北部、加拿大南部,五六月在那兒交配繁殖。

North lake 一定有不少人餵食這些動物,所以我才暫定拍照,他們就飛奔而來,以為這個人類帶食物來了。看我兩手空空只有相機,頗失望的哟!

參考資源
Baidu
康乃爾鳥類實驗室
維基百科
Kids' Inquiry of Diverse Species/American coot
     

2014年7月16日 星期三

2014加拿大鵝八口之家

  •    結緣   

     2014/05/17黃昏和兒子一家到North Lake Park,從停車場下階梯到湖邊,一塊伸入湖的方形半島草地,一群人駐足圍觀,加拿大鵝canada goose和雛鵝。


之前見過神氣的加拿大鵝,長長的黑脖子,兩眼後到下巴圍成四分之三圈的白,好像白下巴白帽帶,棕灰色的背腹,下腹靠尾是白的;群居,大型蹼足候鳥,最大展翼6英尺,編隊V字形飛行,北美洲常見鳥。但是第一次見到雛鵝。

數一數6隻小鵝,每隻比鴿子大,像在上海傳統市場賣的雞那麼大,毛不多。加拿大鵝是出生3~4小時就能自己走路跟隨父母游泳10,不知眼前這群歪歪倒倒的雛鵝出生多久了。牠們長得不像圖片裡黃色毛茸茸的可愛的雛鵝,是灰色羽毛不足的模樣。如果說雛鵝出生只有3~4盎司重,這群小寶寶應該不是當天出生的。
2014/05/17與加拿大鵝家庭首次相遇,與網路上的雛鵝圖片比較,這群雛鵝已長出一點黑色尾羽開始
請看我和鵝家庭一家第一次見面的模樣,從網頁上尋獲的雛鵝圖片沒有黑色的尾羽,所以鵝家庭的雛鵝出生有段時日了。


  • 鵝家庭的開始

我見到鵝家庭是是五月17日,這裡是南加州,照理說這群鵝應該在北方的棲息地育雛的,每年秋天成群飛往南方的此地過冬才對。不過因為食物取得得容易,許多候鳥都變成了留鳥,顯然這群加拿大鵝已經變成留鳥,但是交配和育雛的節奏不變。

春天鵝群回到北方的棲息地,第三年的成年的鵝開始交配,每年三~五月產卵
成年的加拿大鵝,一年孵一窩蛋。雖然說鴨子雁鵝這類水禽,因為經常遭不速客侵擾,一窩往往可以多達二十顆,以增加繁殖成功的機會。不過加拿大鵝可以生2~9,通常一窩4~6個蛋,母鵝認為但夠了,同時開始孵化,孵蛋期約25~30天,期間若她離巢,她會啣雜草樹枝等將蛋覆蓋,讓蛋保持溫度並不被其他生物發現。
孵蛋期公鵝會在附近守候防衛,但並不是站在巢的旁邊,這樣就來不及把偷襲者引走了。當他感覺到危險時,他發出淒厲的哭聲,有時會甚至攻擊,嘶嘶聲和瘋狂地拍打著翅膀。
雛鵝孵出來之後,第一年會和父母一起生活,秋天南遷,第二年春天回到棲息地才和父母分開。父母鵝在第一年的育雛期會捍衛雛鵝的飲食和安全。
20140518加拿大鵝canada goose家人在湖邊早餐。爸爸媽媽輪流拉長脖子警戒,不知道他們分工用什麼暗號。從以下影片中聽見父母鵝類似[嘶嘶]的叫聲嗎?還有小鵝呦呦呦的叫聲。這群小鵝到底出生幾天?第24秒有一隻單腳撓癢還腿軟拐了一下呢!


以下是同一天一群成年鵝群的叫聲:



  • 加拿大鵝群的溝通:叫聲與身體語言
  • 叫聲

張伯權在《賞鳥看熱鬧也要看門道》之五<野鳥的故事從一粒鳥蛋開始>文中指出:「加拿大大雁的孩子,在破殼出世前一天就開始呼吸,蛋如果意外上下顛倒了,蛋內小雁立刻出「警報」,大雁媽媽聽到了,通常就會趕緊將蛋翻正過來。
所以加拿大鵝小鵝在蛋裡已經知道媽媽的聲音
鳥類學家海斯和他的學生研究了雌野鴨的孵卵過程。他們把微型麥克風安放在野鴨巢的底部,然後跟答錄機相連。他們發現,孵卵的雌鴨在開始孵卵的第四個星期發出“嘎嘎”較微弱的低聲鳴叫,每聲只持續150毫秒。這時,被孵化的卵裡邊發出“嘰嘰”聲。起初,這些聲音很小很小,隨著時間推移,野鴨的鳴聲越來越頻繁,卵裡的“嘰嘰”聲也愈來愈高。隨後小鴨就出殼了。在雛鴨出生後1小時,兩種鳴聲增加了4倍。雛鴨出生後的第1632小時,雌鴨離巢游向水中,它發出急促的呼喚聲,每分鐘快達4060次。於是小鴨紛紛出巢,跑向母親。由此看來,雛鴨在卵內孵化的第27天起就開始聽到母親的聲音,在這一過程裡聽覺起主要作用。雛鴨出殼後,視覺、聽覺一起起作用,使雛鴨進一步認識母親。
1935年,勞倫茲正式提出所謂銘記現象。雁鴨會跟隨出生時第一眼見到的,雛鵝認定的父母,是人類或木頭或毛茸茸的玩具。
海斯實驗的對象是野鴨,加拿大鵝想必如此,勞倫茲的實驗銘記現象已是眾所周知的。一個家庭的雛鵝用聽覺用視覺認識自己的父親母親,還認識自己的兄弟姊妹,不知道是否也用味覺了。
資料上說,加拿大鵝可以10多種聲音溝通一般的叫聲是ahonk ahonk ahonk,警告的聲音是hiss hissAhonk是響亮的金屬喇叭聲如用中文我會用[國~],hiss聽起來是低沉的喉音聽起來像第四聲的[橫恩]。

以下這段影片拍攝於2014/07/04,North Lake北邊社區中的Lakeside中學的大草關地。拍攝時兩湖之間正舉行路跑活動人生沸騰,不知是否如雌,鵝群聚集到到這片草地。影片中可以觀察鵝在啼叫時脖子的活動,並請猜測這幾隻大聲啼叫的鵝正傳達甚麼意思。


以下這段影片拍攝於2013/06/03,雛鵝脫離稚氣,脖子上仍然是毛茸茸的雛毛,黑脖子隱現。他們一起用餐,嘴裡發出呦呦呦的聲音。孩子們進食,母鵝保持警戒!



以下這段影片設拍攝於2014/07/08, 雛鵝能飛了,有著烏黑油亮漂亮的黑脖子,但是叫聲還是呦呦呦。最靠近鏡頭,毫不畏懼的那隻鵝,偶而有低沉的喉音,類似[嘓]:

鵝家庭警告的聲音

  • 身體語言
我在湖邊的觀察:鵝家庭有時自己行動,有時和大鵝群在一起在同一個區域,但是這一個鵝家庭是緊密的一個群體,在進食時更不容其他鵝鴨靠近的。他們驅逐進入地盤的行動是身體語言和聲音並行的。

以下這段影片拍攝20140704,當天南湖晚上會有煙火,早晨兩湖之間有路跑,湖邊多了一些鵝群。鏡頭開始是我不曾在此湖見過的五口之家,為了拍照我也施撒麥片餵食,西方的鵝家庭八口之家由媽媽鵝領軍,個個壓低脖子向前驅趕。

在下一段影片中,他們驅逐同類的加拿大鵝,小鵝年紀小,以為自己已經大的足以和父母一樣趕其他的大鵝,自不量力只好走開。

上面這段影片拍攝於20140614。一開始青年鵝群的大鵝就趕走鵝家庭的一隻雛鵝,(黑脖子有雛毛)又趕鴨子,第29秒,右方來了一隻雛鵝,壓低脖子來了,大鵝向前,雛鵝後退。主角的脖子是快速的升降,並伴著聲音。


上面這段影片拍攝於2014/06/30,是加拿大鵝鵝家庭驅趕個頭不小的埃及鵝。雛鵝們人多勢眾!當時的狀況是埃及鵝先在岸邊進食,加拿大鵝聞香上岸,(不知是麥片香,還是認識我了,聞到我的香,加拿大鵝有很好的記性。)首先進攻剎車不及從埃及鵝身上飛過,然後驅趕。以下這段影片是再次驅趕。請觀察成鵝的動作和聲音。

從上述幾段影片中,看出加加大鵝的身體語言嗎?專家早有研究:在此轉貼華盛頓魚類和野生動物委員會對家拿鵝身體語言描述的圖片
資料來源:華盛頓魚類和野生動物委員/Canada goose
a:警戒,有點危險。除鵝進食或休息時,父母鵝在一旁總有一隻是保持警戒。
b:伴隨hiss的聲音,指著靠近的對象,警告它
c:脖子壓低,喙向前,向前驅趕,伴隨hiss聲音
d:脖子直接下降,由警戒轉直接攻擊


雛鵝的成長

雛鵝出生時是3~4盎司,就是小鵝在兩個月大時停止生長此時是出生時的25倍大,六月見到的加拿大鵝寶寶,黑脖子上的雛毛未盡身體的體積已經和父母相當,七月四日見到時已經能飛,叫聲依然呦呦呦,有幾隻身形已經大於母鵝,從外觀看來和父母最大的差異是毛色。特別將我拍得的照片整理如下:左欄是雛鵝的獨照,看出神情和變化但看不出長大多少,所以可以同時觀看右欄,右欄的圖片是以成鵝為比例尺,對照看出雛鵝的改變。

限於版面只用小圖,不過連結到網路相簿可調640 x 480的縮圖,若需要原寸請信件聯繫:



2014017
黃昏,雛鵝有一點黑色尾羽.


20140518
雛鵝行走請看影片


20140524
翅膀長出一點
黑羽。
右圖一隻狗經過,父母鵝昂首拍翅hiss 聲連連警告之。
雛鵝已亭亭玉立。


20140526下午,鵝家庭一行從南岸游到北岸,父母鵝總有一隻在前一隻在後。體積有二分之一了嗎?




20140527
父鵝交配開始換羽,母鵝約在雛鵝出生後第五周開始換羽。湖邊常撿到羽毛。請比較尾羽。


20140528
請比較翅膀和尾部的羽毛。
黑色的脖子隱約可現。


20140529
家庭在湖的西岸休息,一隻雛鵝離開群體,看他的脖子和頭型與背景的父母比較。白色的下巴快出現了。




20140623
白下巴"帽帶"已成形。
請比較右圖父母和子女的差異。



20140604
雛鵝尾部的羽毛以漢城鵝相當,自綁羽毛尚未長齊。



20140605
要讀是看到脖子上的雛毛,會誤認為成鵝


20140607
是縫一隻雛鵝展翅伸懶腰。一家人都坐著休息。比較成鵝和雛鵝的毛色。



20140614
很漂亮的黑脖子,汗如雲朵般灰黑的背部羽毛。
比較右圖的成鵝。


20140627
六隻雛鵝身形相當,背部長出白色的羽絨
請從右圖比較成鵝和雛鵝的側面


20140628
右圖兩隻成鵝的羽毛好"滄桑",雛鵝圓潤


20140630
雛鵝已長得和父母一樣體積了,叫聲還是呦

20140704
看見七八隻鵝像東北角飛去,趕到現場,鵝家庭也在那裏,可能已經會飛了。


20140708
目睹鵝家庭一家八口降落草地。我甩動麥片袋,鵝群面向我而來。

下面這張照片是和鵝家庭最後一次見面,回想5/17的模樣,現在正面看胸腹飽滿,側看羽毛結實豐厚,有幾隻身形比父母壯哩!
2014/07/08剛剛降落的鵝群迎向我來,虎虎生風,我內心激動。
父鵝還是壓陣伸長脖子警戒,當時草地還有另外先降落的七隻鵝。這是本年度最後一次和他們見面,要說再見了,我要回台灣了。明年在來時,父母鵝喙養育新寶寶,青年鵝還會記得我嗎!

  • 飛行與羽毛
2014/07/08 加拿大鵝一家八口都會飛了。清晨5:55Lakeside中學旁的大草地,目睹一家人吹著金屬喇叭高亢的叫聲邊飛邊降落。
維基百科上說,雛鵝6~9週齡會飛,父母鵝在夏季會換羽毛,大約20~40天喪失飛行的能力。
DLTK網頁說,雄鵝交配後開始換羽,母鵝在雛鵝出生後五週開始換羽,換羽是失掉飛羽和尾羽長出新的。雛鵝第九週開始學飛。

所以有一段日子,一家人都不能飛不會飛。

大自然真奇妙,春天公鵝交配後,母鵝開始生蛋,公鵝就換羽不能飛,好好守著老婆和孩子。小鵝要一段時間才能長出飛羽,此時父母鵝也不能飛,好好照顧他們,能飛時大家都能飛。太奇妙了!
如果時間能重來,我一不管鏡頭會不會晃動,跟著追過去拍攝他們著陸並迎向我來得繼續畫面。
鏡頭模糊是因為拍攝時間是清晨5:35


2014/07/12 提早到草地等候,希望能完整拍攝到鵝家庭分型與著陸,當天鵝家庭在對岸在湖中,一直到我離開都未上岸,但是拍攝到成年鵝群從頭頂飛過的鏡頭,雖然只有幾秒,自己也很興奮。能夠拍著這段影片才體會動物頻道的前置作業和用心。我草地等不著,再到湖邊等後,聽到南方響亮的金屬喇叭聲,雖然看不見也賭一賭,運氣惡麼好拍到鵝群從頭頂飛過。雖然有八隻,卻不是鵝家庭八口之家,因為這群鵝都是青年成鵝,毛色如同鵝家庭的父母鵝。餵食時會彼此排斥。而鵝家庭一項都是和氣用餐的;而起當我向前十,他們不認識我,不會迎上來,而鵝家庭是會迎上來的。


應該加一段各個部位羽毛的研究,


  • 鵝家庭趣聞

將近兩個月的關注鵝家庭八口之家的生活,有幾則精采的影片和大家分享:
2014060406:20誰在腳邊啦?
遠遠看見一群加拿大鵝在水邊,正在扎猛子,露出屁股白白的羽毛,以為是大鵝群。鏡頭拉近看見頭上脖子上的雛毛才知是鵝家庭,一日不見小鵝又長大了。
走近了丟把餅乾屑到水裡立刻沉了下去,一家八口是靠近了些,大魚聞香很快就來了。
[
唉呀!唉呀!誰在我腳邊啦?]一家八口急忙游開了去。

2014060406:25鵝上岸1
撒了一把餅乾屑,吸引鵝群上岸,爸爸鵝一下就上岸,[好吃好吃],這可出乎意料之外,鵝父母一向守候小鵝的,今天怎的?
一隻冠軍小鵝也上了岸,你看他的尾部羽毛幾乎和大鵝一樣,彎曲的脖子的長度,還有白色的下巴都已成形,那是前幾日在前草坪獨自進時的那隻小鵝嗎?真俊。五隻小鵝游來游去,試來試去老不成,鵝媽媽也上岸了,這是示範還是引誘?小鵝更急了,呦呦叫不停。



06:29鵝上岸受到食物的引誘,接著三隻小鵝迅速上岸,兩隻在湖邊游來游去找不到使力點,最後只剩一隻了。說的也是,許多本領牽著你的手也學不會,一定得自己嘗試,一次不行再一次。



06:32 五隻小鵝上岸了,嗚嗚呦呦呦的叫著,我們是老朋友了,就算到腳邊兒也沒關係,我觀察他們的背羽,細長的脖子快要和父母一樣了,忽然聽到噗嗤一聲,最後一隻小鵝也上了岸,是鵝媽媽到岸邊鼓勵的關係嗎?我應該守住你才對,但是你老上不了岸我都不好意思多拍失敗的鏡頭哩!



20140527,雛鵝進食時,鵝爸鵝媽十分緊張,是因為我嗎?我再餵食並無敵意,請聽聽鵝爸爸鵝媽媽警戒時發出甚麼聲音?喉音沙沙。灑麵包屑餵鵝,鵝爸爸鵝媽媽並不食,只是警戒,這個影片末,趕走一隻靠近的加拿大鵝。 

再趕另外一隻埃及鵝



下面這段影片巧遇COOT,在錄影過程聽到加拿大鵝叫聲,連忙追蹤,拍攝到兩隻大鵝在著陸水面的優美鏡頭,和響亮的加拿大鵝的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