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緣
2014/05/17黃昏和兒子一家到North Lake
Park,從停車場下階梯到湖邊,一塊伸入湖的方形半島草地,一群人駐足圍觀,加拿大鵝canada goose和雛鵝。
之前見過神氣的加拿大鵝,長長的黑脖子,兩眼後到下巴圍成四分之三圈的白,好像白下巴白帽帶,棕灰色的背、胸、腹,下腹靠尾是白的;群居,大型蹼足候鳥,最大展翼6英尺,編隊V字形飛行,北美洲常見鳥。但是第一次見到雛鵝。
數一數6隻小鵝,每隻比鴿子大,像在上海傳統市場賣的雞那麼大,毛不多。加拿大鵝是出生3~4小時就能自己走路,覓食,跟隨父母游泳10米遠的,不知眼前這群歪歪倒倒的雛鵝出生多久了。牠們長得不像圖片裡黃色毛茸茸的可愛的雛鵝,是灰色羽毛不足的模樣。如果說雛鵝出生只有3~4盎司重,這群小寶寶應該不是當天出生的。
請看我和鵝家庭一家第一次見面的模樣,從網頁上尋獲的雛鵝圖片沒有黑色的尾羽,所以鵝家庭的雛鵝出生有段時日了。
2014/05/17與加拿大鵝家庭首次相遇,與網路上的雛鵝圖片比較,這群雛鵝已長出一點黑色尾羽開始 |
- 鵝家庭的開始
我見到鵝家庭是是五月17日,這裡是南加州,照理說這群鵝應該在北方的棲息地育雛的,每年秋天成群飛往南方的此地過冬才對。不過因為食物取得得容易,許多候鳥都變成了留鳥,顯然這群加拿大鵝已經變成留鳥,但是交配和育雛的節奏不變。
春天鵝群回到北方的棲息地,第三年的成年的鵝開始交配,每年三~五月產卵。
成年的加拿大鵝,一年孵一窩蛋。雖然說鴨子雁鵝這類水禽,因為經常遭不速客侵擾,一窩往往可以多達二十顆,以增加繁殖成功的機會。不過加拿大鵝可以生2~9個,通常一窩4~6個蛋,母鵝認為但夠了,同時開始孵化,孵蛋期約25~30天,期間若她離巢,她會啣雜草樹枝等將蛋覆蓋,讓蛋保持溫度並不被其他生物發現。
雛鵝孵出來之後,第一年會和父母一起生活,秋天南遷,第二年春天回到棲息地才和父母分開。父母鵝在第一年的育雛期會捍衛雛鵝的飲食和安全。
20140518加拿大鵝canada goose一家人在湖邊早餐。爸爸媽媽輪流拉長脖子警戒,不知道他們分工用什麼暗號。從以下影片中聽見父母鵝類似[嘶嘶]的叫聲嗎?還有小鵝呦呦呦的叫聲。這群小鵝到底出生幾天?第24秒有一隻單腳撓癢還腿軟拐了一下呢!
以下是同一天一群成年鵝群的叫聲:
- 加拿大鵝群的溝通:叫聲與身體語言
- 叫聲
張伯權在《賞鳥看熱鬧也要看門道》之五<野鳥的故事從一粒鳥蛋開始>文中指出:「加拿大大雁的孩子,在破殼出世前一天就開始呼吸,蛋如果意外上下顛倒了,蛋內小雁立刻發出「警報」,大雁媽媽聽到了,通常就會趕緊將蛋翻正過來。」
所以加拿大鵝小鵝在蛋裡已經知道媽媽的聲音。
「鳥類學家海斯和他的學生研究了雌野鴨的孵卵過程。他們把微型麥克風安放在野鴨巢的底部,然後跟答錄機相連。他們發現,孵卵的雌鴨在開始孵卵的第四個星期發出“嘎嘎”較微弱的低聲鳴叫,每聲只持續150毫秒。這時,被孵化的卵裡邊發出“嘰嘰”聲。起初,這些聲音很小很小,隨著時間推移,野鴨的鳴聲越來越頻繁,卵裡的“嘰嘰”聲也愈來愈高。隨後小鴨就出殼了。在雛鴨出生後1小時,兩種鳴聲增加了4倍。雛鴨出生後的第16~32小時,雌鴨離巢游向水中,它發出急促的呼喚聲,每分鐘快達40~60次。於是小鴨紛紛出巢,跑向母親。由此看來,雛鴨在卵內孵化的第27天起就開始聽到母親的聲音,在這一過程裡聽覺起主要作用。雛鴨出殼後,視覺、聽覺一起起作用,使雛鴨進一步認識母親。」
海斯實驗的對象是野鴨,加拿大鵝想必如此,勞倫茲的實驗銘記現象已是眾所周知的。一個家庭的雛鵝用聽覺、用視覺認識自己的父親母親,還認識自己的兄弟姊妹,不知道是否也用味覺了。
資料上說,加拿大鵝可以用10多種聲音溝通,一般的叫聲是ahonk ahonk ahonk,警告的聲音是hiss hiss。Ahonk是響亮的金屬喇叭聲如用中文我會用[國~],hiss聽起來是低沉的喉音聽起來像第四聲的[橫恩]。
以下這段影片拍攝於2014/07/04,North Lake北邊社區中的Lakeside中學的大草關地。拍攝時兩湖之間正舉行路跑活動人生沸騰,不知是否如雌,鵝群聚集到到這片草地。影片中可以觀察鵝在啼叫時脖子的活動,並請猜測這幾隻大聲啼叫的鵝正傳達甚麼意思。
以下這段影片拍攝於2014/07/04,North Lake北邊社區中的Lakeside中學的大草關地。拍攝時兩湖之間正舉行路跑活動人生沸騰,不知是否如雌,鵝群聚集到到這片草地。影片中可以觀察鵝在啼叫時脖子的活動,並請猜測這幾隻大聲啼叫的鵝正傳達甚麼意思。
以下這段影片拍攝於2013/06/03,雛鵝脫離稚氣,脖子上仍然是毛茸茸的雛毛,黑脖子隱現。他們一起用餐,嘴裡發出呦呦呦的聲音。孩子們進食,母鵝保持警戒!
以下這段影片設拍攝於2014/07/08, 雛鵝能飛了,有著烏黑油亮漂亮的黑脖子,但是叫聲還是呦呦呦。最靠近鏡頭,毫不畏懼的那隻鵝,偶而有低沉的喉音,類似[嘓]:
以下這段影片設拍攝於2014/07/08, 雛鵝能飛了,有著烏黑油亮漂亮的黑脖子,但是叫聲還是呦呦呦。最靠近鏡頭,毫不畏懼的那隻鵝,偶而有低沉的喉音,類似[嘓]:
鵝家庭警告的聲音
- 身體語言
我在湖邊的觀察:鵝家庭有時自己行動,有時和大鵝群在一起在同一個區域,但是這一個鵝家庭是緊密的一個群體,在進食時更不容其他鵝鴨靠近的。他們驅逐進入地盤的行動是身體語言和聲音並行的。
以下這段影片拍攝20140704,當天南湖晚上會有煙火,早晨兩湖之間有路跑,湖邊多了一些鵝群。鏡頭開始是我不曾在此湖見過的五口之家,為了拍照我也施撒麥片餵食,西方的鵝家庭八口之家由媽媽鵝領軍,個個壓低脖子向前驅趕。
在下一段影片中,他們驅逐同類的加拿大鵝,小鵝年紀小,以為自己已經大的足以和父母一樣趕其他的大鵝,自不量力只好走開。
上面這段影片拍攝於20140614。一開始青年鵝群的大鵝就趕走鵝家庭的一隻雛鵝,(黑脖子有雛毛)又趕鴨子,第29秒,右方來了一隻雛鵝,壓低脖子來了,大鵝向前,雛鵝後退。主角的脖子是快速的升降,並伴著聲音。
以下這段影片拍攝20140704,當天南湖晚上會有煙火,早晨兩湖之間有路跑,湖邊多了一些鵝群。鏡頭開始是我不曾在此湖見過的五口之家,為了拍照我也施撒麥片餵食,西方的鵝家庭八口之家由媽媽鵝領軍,個個壓低脖子向前驅趕。
上面這段影片拍攝於2014/06/30,是加拿大鵝鵝家庭驅趕個頭不小的埃及鵝。雛鵝們人多勢眾!當時的狀況是埃及鵝先在岸邊進食,加拿大鵝聞香上岸,(不知是麥片香,還是認識我了,聞到我的香,加拿大鵝有很好的記性。)首先進攻剎車不及從埃及鵝身上飛過,然後驅趕。以下這段影片是再次驅趕。請觀察成鵝的動作和聲音。
從上述幾段影片中,看出加加大鵝的身體語言嗎?專家早有研究:在此轉貼華盛頓魚類和野生動物委員會對家拿鵝身體語言描述的圖片
資料來源:華盛頓魚類和野生動物委員/Canada goose a:警戒,有點危險。除鵝進食或休息時,父母鵝在一旁總有一隻是保持警戒。 b:伴隨hiss的聲音,指著靠近的對象,警告它 c:脖子壓低,喙向前,向前驅趕,伴隨hiss聲音 d:脖子直接下降,由警戒轉直接攻擊 |
雛鵝的成長
雛鵝出生時是3~4盎司,就是小鵝在兩個月大時停止生長,此時是出生時的25倍大,六月見到的加拿大鵝寶寶,黑脖子上的雛毛未盡身體的體積已經和父母相當,七月四日見到時已經能飛,叫聲依然呦呦呦,有幾隻身形已經大於母鵝,從外觀看來和父母最大的差異是毛色。特別將我拍得的照片整理如下:左欄是雛鵝的獨照,看出神情和變化但看不出長大多少,所以可以同時觀看右欄,右欄的圖片是以成鵝為比例尺,對照看出雛鵝的改變。
限於版面只用小圖,不過連結到網路相簿可調640 x 480的縮圖,若需要原寸請信件聯繫:
限於版面只用小圖,不過連結到網路相簿可調640 x 480的縮圖,若需要原寸請信件聯繫:
|
2014017
黃昏,雛鵝有一點黑色尾羽. |
|
20140518
雛鵝行走請看影片 |
||
|
20140524
翅膀長出一點 黑羽。 右圖一隻狗經過,父母鵝昂首拍翅hiss 聲連連警告之。 雛鵝已亭亭玉立。 |
|
20140526下午,鵝家庭一行從南岸游到北岸,父母鵝總有一隻在前一隻在後。體積有二分之一了嗎?
|
||
20140527
父鵝交配開始換羽,母鵝約在雛鵝出生後第五周開始換羽。湖邊常撿到羽毛。請比較尾羽。 |
||
|
20140528
請比較翅膀和尾部的羽毛。 黑色的脖子隱約可現。 |
|
20140529
家庭在湖的西岸休息,一隻雛鵝離開群體,看他的脖子和頭型與背景的父母比較。白色的下巴快出現了。 |
||
|
20140623
白下巴"帽帶"已成形。 請比較右圖父母和子女的差異。 |
|
|
20140604
雛鵝尾部的羽毛以漢城鵝相當,自綁羽毛尚未長齊。 |
|
|
20140605
要讀是看到脖子上的雛毛,會誤認為成鵝 |
|
|
20140607
是縫一隻雛鵝展翅伸懶腰。一家人都坐著休息。比較成鵝和雛鵝的毛色。 |
|
|
20140614
很漂亮的黑脖子,汗如雲朵般灰黑的背部羽毛。 比較右圖的成鵝。 |
|
|
20140627
六隻雛鵝身形相當,背部長出白色的羽絨 請從右圖比較成鵝和雛鵝的側面 |
|
|
20140628
右圖兩隻成鵝的羽毛好"滄桑",雛鵝圓潤 |
|
|
20140630
雛鵝已長得和父母一樣體積了,叫聲還是呦呦呦 |
|
20140704
看見七八隻鵝像東北角飛去,趕到現場,鵝家庭也在那裏,可能已經會飛了。 |
||
|
20140708
目睹鵝家庭一家八口降落草地。我甩動麥片袋,鵝群面向我而來。 |
下面這張照片是和鵝家庭最後一次見面,回想5/17的模樣,現在正面看胸腹飽滿,側看羽毛結實豐厚,有幾隻身形比父母壯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